5月20日,一名陌生男子闖入湖北省麻城市五里墩小學,持刀砍傷8名小學生,其中有2名小學生傷勢較為嚴重,需要進行手術,另外6名小學生受輕傷,目前8人均無生命危險。歹徒行凶,學生受傷,校園安全再一次牽動社會與家長的心。
  回顧歷年的校園安全事故,觸目驚心的傷亡數據仍然歷歷在目。2010年,50天內曾發生6起校園慘案:福建南平校園慘案,8名學生死亡,5名學生被砍至重傷;陝西南鄭校園慘案,7名兒童遇難,11名兒童受傷。2012年9月,廣西平南午托班發生血案,3名小孩經搶救無效死亡,13名兒童不同程度受傷。同年12月,河南光山縣一村民持刀在當地一小學砍傷23人,其中22人為學生。
  一次次血淋淋的事故敲響了學校安全的警鐘,政府部門針對校園安全陸續出台了許多舉措,2013年的3月份,教育部還印發了《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導手冊》,對校園安全防護工作做出了規定,並且把校園安全責任落實到了從校長到保安人員等每一個學校工作人員的身上。許多學校開始加強安保力量,以確保學生安全。
  但是,除了對校園安全的反思,社會關註最多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及背後的社會原因,專家學者不斷對歹徒的心理做透徹的研究與解讀,而學校家庭對孩子安全意識、安全常識的普及卻時常被忽視,安全教育得不到重視與反思。
  那麼,目前血案頻發並損失慘重的根源到底在哪?安商(安全商數)創始人,湖南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王希平教授認為:孩子的安全意識、家長反應、學校管理各有缺失,在危險來臨之前,孩子不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安全常識、安全方法,關鍵時候不能自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起來,解決以上問題刻不容緩。
  王希平教授有著幾十年豐富的安全教育積累與實戰經驗,每每看到慘案的發生,身為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他都感到十分痛心。在分析了無數個案例之後,王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孩子有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結局也許會完全不同。
  “在南平血案中,短短55秒的時間內殺害13個小學生,幾乎是一刀一個,高年級的還會四處跑開,低年級的嚇得腿都軟了,最後一個被殺害的孩子,居然是自己撞到凶手手上的。河南光山的案例中,學校二樓三年級的一個男孩知道自己教室後門是鎖死的,於是拼命頂住教室的前門,結果二樓的三四年級無一被傷”。王教授認為,許多孩子在遇到危險時不知道躲避或自救,而是原地哭喊,到處亂轉,找老師找媽媽。這正是缺乏安全意識的表現,因此我們的社會教育急需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以提高孩子們避險自救的能力。在學校體育、軍訓課上應全面植入安全意識、安全常識的培養和訓練,學會必要的安全方法,反覆進行安全場景演練,強化記憶,形成習慣。
  面對突發性的暴力砍殺,王希平教授提出孩子們必須掌握三個基本的逃生避險的方法:
  第一是“跑” 。首先是分散跑。向不同方向,東南西北四散跑開,跑得越分散越好。目標一分散,凶手就需要作出選擇再追,這樣大部分孩子可以得以逃脫。其次是向有大人的地方跑,學校的安保、周圍的老師、家長都是可以尋求保護的對象。如果被凶手追逐,不要直線逃跑,要經常變向,呈之字形跑動。小孩的跑動速度不如成年人,直線逃跑很容易被追上,經常變動不容易被抓到,而且可以隨時在路線中尋找障礙,增加保命的幾率。
  第二是“躲”。當犯罪份子手持屠刀在孩子們身後追趕,距離越來越近,孩子奔跑的速度不足以擺脫成年人的追趕,這個時候就要放棄空曠場地的直線奔跑路線,選擇有障礙物的交叉變線的奔跑路線,要懂得利用眼前的障礙物,比如利用花壇、樹木、桌椅板凳、垃圾桶及路邊停放的車輛或建築物進行迂迴躲閃。
  第三是“擋”。如果實在跑不掉,被凶手追上,那麼孩子需要做的是舉起書包、傘具等物品擋在頭上,同時蹲下,如果沒有書包或傘具,那麼至少要用雙手抱頭蹲下,這樣的動作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生命的危險。
  王希平教授強調:“孩子如果沒有堅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面對歹徒手持屠刀的追砍和追殺,他就不可能跑得快,也不可能跑得穩,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躲閃和及時的遮擋。如果能在這方面常常參與安全的培訓和游戲的演練,他們就能大大提升安全意識,面對這種危險,就能變得相對從容和冷靜。從容和冷靜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平時的培養和訓練積累而來。”
  百密終有一疏,校園安全措施需加強,安全教育的薄弱也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長遠來看,從小培養孩子安全意識、安全常識、安全方法才是最根本的安全之道。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安商,一切都無從談起。  (原標題:校園慘案頻發 專家呼籲孩子學會自救自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76usen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